龍應台:李安 台灣60年文化縮影

作者: 江靜玲╱倫敦廿六日電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2月27日週三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5:30

中國時報【江靜玲╱倫敦廿六日電】

文化部長龍應台廿六日在英國劍

橋大學演講表示,剛奪得奧斯卡金

像獎的李安的成長過程,正是台灣六十年來文化發展的縮影;而今天台灣的民主和公民社會,則是一個不斷檢討,持續醞釀,辛苦且一直在行進中的過程。

龍應台廿六日以《醞釀中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ty in the Making)為題,在劍橋大學舉行公開演說,吸引了許多來自中外和兩岸三地的聽眾,尤其演講是在台灣導演李安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後舉行,現場的華人聽眾都顯得很亢奮。

龍應台表示,李安是華人世界的驕傲,他的成長過程,正是台灣六十年來文化發展的縮影。李安出生在南台灣屏東潮洲,十歲前在花蓮師範附小跟著原住民孩子們,以八個孩子一組的方式接受美式實驗教育;十歲後李安在台南公園國小讀書,第一次實際領受到罰跪、打耳光,還要跟老師道謝的日式震撼教育。

成長過程當中,李安還面對了外省籍的中學校長父親的威嚴強大,那種混雜了父子親情和對抗的經驗。

龍應台說,李安所有的電影,其實都在闡述成長的過程,而李安的成長背景,除了反映台灣文化的多元外,同時融合了台灣人對不同的統治者,包括與中國國民黨的反抗與磨合。

龍應台指出,台灣是當今華文世界中唯一真正享有自由的國家,但這是台灣經過數次大轉型才得到的,包括從一九五○年的戒嚴到一九八七年的解嚴;從一九九二年廢除刑法一百條,到一九九九年出版法廢止,「不是不勞而獲,而是台灣人民經過千辛萬苦爭取來的。」

龍應台表示,一個開放成熟的公民社會只有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中才能成長,並且是一個不斷檢討醞釀的過程。

她表示,台灣人在八○年代爭取自由時,以為民主是靜態的東西,爭取到就擁有了,「可是民主自由是永無止境,是一個隨時自我檢討的過程。」台灣的民主和文化經驗,可以做為中國大陸建立公民社會的借鏡,那就是追求自由,永遠沒有終點站。

盧金足/台中報導

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中部國藝之友」成立大會中表示,科技、人文結合最佳見證,就是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創造出感動人心的作品,李安是真正的台灣之光,也期許企業界成為藝文界的天使。

國藝會號召中台灣的三百多位老闆組成「中部國藝之友」,昨天施振榮主持成立大會。適逢李安在奧斯卡金像獎奪大獎,成為喜氣焦點。

施振榮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科技和人文激盪出火花,藝術不只需要美感和創造力,更要有企業經營的精神,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經營藝文事業,建立生生不息的機制,創造社會價值。

施振榮表示,國藝會就是建構藝企攜手的平台。企業界協助藝文跨入市場,對社會產生影響,這也是企業的責任。他定位自己的未來是成為「社會企業家」,希望創造超越科技的影響力。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