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大陸對話 馬英九希望能拓展至人權及法治

NOWnews – 2013年1月23日 下午3:00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今(23)日表示,「沒有和平,就不容易有自由、有民主」;除了東海和平外,也希望跟中國大陸的對話,能夠從經濟、貿易、文化,擴展到人權跟法治;讓本來屬於「舶來品的民主制度」,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下,也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馬英九上午出席世界自由日活動時致詞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剛遷台時,因為兩岸的對立,戒嚴了38年,但從1987年解嚴、開放報禁、組黨,然後全面改選國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總統直選,一步步把憲法所規定的過和實質,完全落實。

馬英九說,最近紐約自由之家自由評比,我國在政治人權方面,列為第1等,公民人權列於第2等,屬自由國家;這幾年來,一直維持這樣的準,國人也感受到我國是全民、真正自由的國家。

馬英九表示,他2008年上任時當年的人權日就宣布,我國將批准聯合國兩人權公約,即使批准了,聯合國秘書處也不會讓我國存放,因為我國已失去聯合國代表權,但我國還是通過立法,會以國內法形式,變成政府國內機關、人民適用的法律,這對於我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他說,不僅於此,政府還按聯合國標準,每年都將出版國家人權報告,並邀請全球人權專家、學者到台來審查,可說是大費苦心,對於聯合國應盡的義務,是我國要追求的,就全力以赴。

馬英九強調,過去戒嚴是因為兩岸對抗,兩岸之間沒有和平,所以政府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教訓,「沒有和平,就不容易有自由、有民主」,因為作戰期間,國家整體動員去作戰,勢必會限制人民的自由。

因此,他說,政府一定要盡全力追求和平,首先就是兩岸和平。兩岸有相當長時間處於內戰狀態,死亡人數可說破百萬人。政府決定採取不同的政策,用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端。

馬英九指出,他5年前上任後,就快速改善兩岸關係,到現在為止,簽署18個協議,從開放直航、觀光、核安通報、打擊犯罪,無所不包。

馬英九強調,並不是滿意現在的情況,而是至少兩岸的衝突已有效化解,雙方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不同的看法;有一些重大的爭議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先擱置,「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是取得和平最重要的方式,也因為這樣,才能在和平的環境中追求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所以和平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當兩岸和平可以達成後,國際空間也愈來愈大;所以給予我國免簽或落地簽待遇的國家,已達131個,「我們的努力,已獲得國際的迴響」;我國不僅一步步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也是人道的提供者。

馬英九表示,政府努力最重要的目的,不光是追求國家生存,更重要的是要能確保世界和平、提倡國際合作,所以當東海發生釣魚台主權問題的爭議,政府最先提出的就是「東海和平倡議」,希望各方在不影響主權主張的前提下,「擱置爭議、追求多贏」,因為領土的主權無法分割,但是天然資源可以分享。

最後,馬英九說再度強調,「沒有和平就很難想像有自由跟民主」。所以除了東海和平外,也希望跟中國大陸的對話,「能夠從經濟、貿易、文化,擴展到人權跟法治」,因為台灣60多年來經驗顯示,本來屬於舶來品的民主制度,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下,也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代表中華文化能充分接納民主制度。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