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人人都要當兼商

作者: 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5月3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我是『兼』商」,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昨(2)日指出,他是工程師「兼」做商人,藝術家也要做個「兼」商,各行各領域的人,都要有「兼」商思維,否則,就沒有貢獻,創造不出更多的價值。

工商協進會昨日邀施振榮就「從王道思維談企業永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時指出,人人都應有兼「商」的思維,他說,商,英文是Trade,意為交易,沒有透過交易,是無法創造價值。

他還說,政府的思維機制是把人當壞人,是防弊的心態。

過去,中國傳統思維,施振榮說,就是士、農、工、商,商最為低下,所以,他要為商平反,大家都應有「兼」商的思維,因為商人的最大優點,就是進行價值的轉換,而且,在台灣的經濟活動上,農占不到2%,工約30%,商已經接近70%。

在過去,他說,傳統的士大夫使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21世紀的現代,是企業家扮演士大夫的角色,「士」指的是各組織的領導者,所以,在修身、齊家後,是以治「企」取代「國」。

過去,施振榮說,「國」是政治領土地的國家,現在,則是無界境的企業是無形的王國,政治上的國,是零和遊戲,企業的王國卻是創造的價值大家來分,所以,不同於傳統的平天下,現代的企業王國是要平生態,也就是要讓各個組織的生態,都能利益平衡。

他說,社會價值是由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的,而讓所有參與者利益平衡,是領導者要思考的。

施振榮也強調,平衡必須是一種動態,因為今天有價值的,不代表明天有價值,所以,產業空洞化,是個常態,一些沒有競爭力、沒有存在價值的產業,如果不讓他空洞化,資源就無法釋放出來,從王道的思維,那就不王道。

會中有人問,台日韓能否共同創造王道的經濟價值?施振榮認為,以韓國的文化,是沒有能力擔任盟主,以日本的文化,恐怕也有盲點,台灣力量不足,有足夠的能力擔當孔明的智囊角色,但是,需要有劉備的出現。而兩岸間,施振榮說,在政治上有個致命的瓶頸,就是意識型態,平衡機制的建立上,兩岸在心理上無法放手。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