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和謝長廷的自信及未來的課題

作者: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文章作者: 美麗島電子報 | 社會觀察 – 2013年7月8日 下午4:17

7月4日華山會議接在香港兩岸會議之後召開,蘇謝兩人的兩岸政策和互動進程分途緊鑼密鼓地展開了。長期以來,在兩岸事務上,社會的印象是,謝長廷主見堅定,常常一付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充滿自信,說登陸就登陸;相對的,蘇貞昌則猶豫不決,缺少信心,要成立個中國事務委員會,一延再延,直到赴美前夕才匆匆勉強組成。謝長廷去年公開提出「憲法各表」時,自信他將達成毛、周、鄧、江、胡、兩蔣、李、扁、馬都束手無策的兩岸終局解決大業,他帶著「憲法各表」主張奔走兩岸,遠訪美國,一路波折掌聲寂寞兼而有之。如今「憲法各表」雖已清楚中共無法如他預期般接受,但像宗教家似的,他從未動搖信心;對謝的作法,蘇一開始大力支持,但很快的就對謝懷疑有加憂心忡忡,但自己的政策到底是什麼,被問到時卻只能中氣不足地一再強調依照<台灣前途決議文>。而如今,在民進黨討論中國政策系列會議第一場「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開完後,蘇卻輕鬆自在,展現了過去欠缺的自信。被以質疑的口氣問到爭議不斷的謝路線時,他反應迥異從前,甚至替謝緩頰說,「黨內有不同的兩岸創新,不需要急著批評下定論,黨內意見領袖的意見,也希望受到黨內更多支持和包容。 」蘇展現脫胎換骨的自信似乎其來有自:一、美國行的經驗。本來,蘇被認為缺少國際事務的經驗和知識,訪問日本之行成果很被議論,訪美則因為美國對陳水扁印象太深刻,蘇出發前的心情戰戰兢兢。不料,由於美國戰略的調整,蘇發現他不再像過去民進黨訪美的主席或代表,一再面對美方質疑的眼光和口氣,美方反而對民進黨有了過去所沒有的友善態度;相對的,謝一趟美國推銷憲法各表之行下來,卻沒得到什麼積極反應。對比之下,蘇信心油然而升。二、謝雖然憲法各表說法不變,但是在香港會議開會時180度調整,只說兩岸有特殊關係。不只原來強調的憲法一中不再提起,甚至相反地強烈質疑北京只有一中沒有各表,明顯向民進黨主流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靠攏。三、第一次華山會,蔡、謝雖都不參加討論,會議也沒正式做什麼結論,但共識很清楚,那就是維護台灣主權是台灣兩岸政策的核心價值。在謝開啟之旅不願隨行的左右兩大將管碧玲、姚文智都參加了華山會議。管雖發言支持憲法各表,卻同時強調她一貫的強烈台獨立場從未改變。她還說,謝的兩岸政策在她所屬的謝系中仍有爭議沒有結論。儘管如此,謝仍充分展現堅毅不拔和强烈自信的一貫特質。謝的人馬口徑一致努力行銷「謝長廷憲法各表新路線」,並說謝已經開啟了民進黨服務台商、和中共高層對話、學術交流的大門,並已經打破國民黨國共論壇,國共高層會、海基海協對口等平台對兩岸交流的壟斷。然而儘管蘇貞昌、沈富雄異口同聲說對謝不應太早下結論,語帶期許,但謝原來憲法各表的「和中,對決國民黨」戰略,未來要宏圖大展得克服的問題恐怕不少,推動兩岸政策時也不會比蘇輕鬆:一、香港會議功能包山包海,既有政治對話,也有政策互動,還有「學術交流」,以及「台商服務」,功能多元。這豐富化了這次會議的議題,但也限定了在議題內容上的深度。一般第一次會議往往只能如此,無可厚非。但開頭提出議題容易,深化實踐難。上述功能如要進一步發展或許工程不小。例如,首先,台商服務方面,常駐大陸台商高達30到50萬,分布在廣大的中國。不透過目前國民黨政府支配的貿協10個據點,未來海基會設的辦事處,台商協會,要由黨提供制度化,常態服務,不要說民進黨,連財大氣粗的國民黨都根本做不到。為兌現服務承諾,展現服務誠意和能力,將來維新基金難道要到中國廣設服務處嗎?還是由謝一年去蜻蜓點幾次水?問題不簡單。其次,維新基金會做為政治團體,以後謝共再會勢必不能再像香港會一樣,功能包山包海,內容點到為止。如再有會,不同的功能不只必須區分開由不同會議處理,甚至要設立機構承擔才有實踐意義。只是要這樣做,只有政府才做得到,但如做不到又不足以打破國民黨透過國共平台,外圍智庫,工商團體,尤其海基海協,雙方部會等機制的「壟斷交流」。那麼做到的只能像民進黨時代的國共平台,國共論壇,頂多產生對國政干擾的效果,無法打破「決策被壟斷」的局面。二、國共論壇,國共黨對黨高層平台本是2005國民黨為惡鬥民進黨、架空民進黨政府而發明出來的「黨先於政」,「黨先於國」的怪胎,在正常國家絶不可能出現。他的存在,使上台的馬政府都十分頭痛,也因此,創設國共論壇和國共高層會的高級黨工、大老都被整肅或打壓。吳伯雄已也已認輸從兩岸黨先於政下的自走炮變成政先於黨下的總統特使,黨先於政的國共高層會己成明日黄花;國共論壇馬不敢廢除,但使他的功能空洞化,成為國共好合的儀式和中共統戰平台。因此,引起尖銳衝突的服務貿協議就完全和被誤會為「功能強大」的論壇無關。當然,如有關,論壇強力介入協議,勢必天下大亂,國共兩個政府都會頭痛。道理如此,所以這次謝方利用香港會為服務貿易協議向中共陳情般訴苦後,中方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向媒體回答時就得體地說:「這是台灣內部事務,應該循台灣內部機制解決。」假使未來兩岸各項往來協議逐步完備,尤其互設辦事處,關係走入正式化,常態化,政府體制外的國共論壇、平台等怪胎的功能勢必再進一步萎縮。那麼謝還要把國共平台、論壇當惡魔黨般大張旗鼓搭設民共或謝共平台去對付,做為「和中,對決國民黨」大會戰中的序戰嗎?三、國共論壇、平台等怪胎,架設得起來,關鍵有二,第一是國民黨認為自己和民進黨仇大恨深,必須「聯共,對決民進黨」;第二,是雙方找到了聯手反獨反綠的共識。如今謝幾次會共,都一再提醒國共舊恨重大,但北京看來並沒興趣在謝共之間建立起仇藍的反藍的共識,謝共若高舉聯手反獨更完全達不到打藍的效果,根本不宜。由於沒有做基礎的共同敵人,也因此無法像胡連馬上簽聯合公報,並馬上成立論壇怪胎。四、中共所謂路線,簡單地說是依據什麼價值立場,運用什麼具體政策以團结什麼力量去實現政治任務的根本原則。在這樣的定義下,價值立場的清楚一貫,和政策的具體可行是決定團结成不成功、路線走不走得通的核心問題。從價值立場的清楚一貫的角度看,現在謝系號稱的憲法各表要稱其為有效,可以持續運作的路線,問題不小。謝對憲法法各表,前後有迥然不同甚至對立的價值定位,一個是「一中憲法」,一個是「各表憲法,反一中框架」,這個尖銳的價值對立,能團結的人完全不同。這一點,香港會議中,中方已經清楚指出了;華山會議中,管碧玲說的謝系內部爭議應該也在指這件事。中國已挑明了矛盾所在,謝要怎樣處理?雙方未來的合作已被投下了不確定的變數。在具體政策方面,中共既然主張一國兩治,那麼台灣的內政他便可以不管,但外交國防則不在兩制的自治範圍之內。今天謝說要和中,又說兩岸有特殊關係,但在中國對外關係上卻從沒提出具體的政策呼應,無論聯手保釣反日,美國再平衡政策,南海軍事合作,對美軍購全保持緘默,依中共看來這種沒有具體政策支持的憲法各表恐怕是根本不能叫路線,只是文字遊戲。在這方面,辜寬敏提出「兄弟之邦」,談到兩岸具體的國防外交關係,反而有誠意多多。另外「對外」經貿政策上,替謝起草<幸福經濟>的最重要智囊林向愷,一向堅持經濟對中戒急用忍,這次他在香港會中似仍堅持彈舊調,這調子無論如何擺不進謝的和中路線之中。看來謝要成大業要解決的問題還真既大且多。目前的態勢是蘇謝兩人,面對過去他們滿生疏的兩岸議題都展現了高度的企圖心和信心。然而看來,未來無論蘇要整合包括謝在內的民進黨員並找到合適的和北京交流之道;或謝要整合派系內部和北京立場的落差及具體政策和價值立場的高度歧異將都是充滿了挑戰性的艱鉅工程。【作者林濁水 / 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