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蔡英文路線

作者: 本報訊 | 旺報 – 2013年7月15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蔡英文有意開創另類民共對話模式,「小英教育基金會」邀請兩位大陸財經人士,就人民幣議題舉行專題演講與座談。颱風前夕,會場擠滿聆聽者,現場只有專業語言,未見政治火花。

「政治使人分裂,經濟使人團結」,這項規律在1990年代,被蘇聯與東歐的解體以及歐盟的成立應驗。

東歐集團從政治著手,當政治控制力弱化,共產大帝國立即一夕解體。歐盟諸國從經濟整合著手,建立互信與互利基礎,再逐步涉入國家主權讓渡,最終成立歐盟,而歐盟與加盟各國間的權力關係,至今仍處於發展狀態。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政治人物開始檢討貨幣與財政政策國家主權的讓渡問題。

中國大陸從1978年開始,在鄧小平主導下,開始進行經濟改革開放,大陸逐漸擺脫「一窮二白」窘況,1990年左右人民基本上已經能吃飽穿暖,大陸政權並沒有受到蘇聯、東歐崩潰的影響,這是另一種「經濟使人團結」的證據。

1990年代初期,大陸因「六四事件」遭到西方國家經濟圍堵,但香港與台灣仍然不斷把資金輸入大陸,充實了大陸改革開放的能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約70%東南亞外資開始轉進大陸,讓大陸經濟發展所需資金不虞匱乏,造就大陸2000年後第一波「和平崛起」實力。

從1990年到2010年大陸和平崛起的20年間,台灣在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下,基本上採取對大陸「戒急用忍」政策,兩岸經濟發展形成逆轉,大陸經濟起飛,台灣經濟卻「倒退嚕」。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台灣經濟已經被大陸遠遠甩在後面,2010年日本經濟也被大陸經濟超越,大陸已經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大陸經濟崛起過程中,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防、軍備的發展更為快速,相對美國,單一霸權地位在全球金融風暴後,已愈來愈難維繫。在中國成為全球主要國家過程中,人民幣必須加速國際化進程,才能成為世界主要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又涉及貨幣政策兩個主要環節:匯率與利率的自由化,環環相扣。兩岸在簽署貨幣協議後,台灣人民幣存款迅速累積到700億元,兩岸經貿關係極為緊密,人民幣對台灣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小英教育基金會」找來兩位大陸貨幣專家,探討「人民幣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角色」,應該代表蔡英文對發展民進黨與大陸對話關係的另類思考。

從2008年開始的兩岸經貿協議談判,就是在「先經後政」思維下獲得的成就。蔡英文如果確定「先經」路線,將是蘇貞昌「對抗」路線、謝長廷「先政」路線外的第3條路線。

但「先經」不表示可以「脫政治」,2016年她如果仍然希望角逐總統大位,就必須提出能讓大陸接受、民眾信賴的兩岸政治論述,否則仍將重蹈2012年覆轍。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