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馬習會 學者:時機未成熟

作者: 楊智強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15日 下午5:00

【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台北報導】在馬英九卸任的2016年以前,「馬習會」的機率不大,就算真的成功,也只會是禮貌性見面,兩岸不會有共同宣言或突破性的發展。台灣競爭力論壇15日舉辦「2013第三季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研討會上,多位學者都做了「時機尚未成熟」的看法。

台灣競爭力論壇15日在立法院舉辦「2013第三季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研討會,與會專家包括,台灣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台灣戰略協會理事長王崑義、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國城、《祖國文摘》發行人戚嘉林等。

據中國時報和艾普羅民調公司做出的民意調查顯示,近47%的民眾支持總統馬英九在任期內和中國國家主席會面、34%反對。而有39%認為,兩方應該以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的頭銜互稱,23%認為,應該以台灣地區領導人和大陸地區領導人代表見面,只有16%的民眾支持以「先生」的方式相互稱呼來會面。

王崑義表示,2016年以前,促成馬習會的機率不大,就算真的會面成功,也只會是禮貌性見面,不會有共同宣言或較突破性的進展。王昆義補充,習近平上任至今,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兩岸關係,而是大陸內部的肅貪和政改等事務,因此馬習會對於大陸政府並沒有急迫性。

徐宗懋也表示,若以2000年南韓前總統金大中和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的見面和馬習會相比,就可以發現,促成馬習會的許多條件都未成熟,兩金會面是建立在南韓社會輿論推波助瀾和金大中的從政理念等基礎上,兩金才有可能見面;反觀兩岸,大陸並沒有積極推動會面的態度,馬英九也沒有像金大中一樣有強烈政治使命感,要在2016年之前促成馬習會,機會不大。

張國誠強調,兩岸和兩韓在處理雙邊關係有很大的不同,金大中當時雖然主張和北韓交往,但也提出了「2020國防改革計畫」,希望加強軍事整備,以做為和北韓談判的後盾;但反觀台灣就不是如此的積極使用兩手並進策略,甚至有被中共牽著鼻子走的味道。

《祖國文摘》發行人戚嘉林卻有不同的見解,「若是真心想推動馬習會,頭銜的技術層面問題絕對可以解決。」他說,馬英九應該積極的推動馬習會的發生。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也說,馬英九若沒有在2014年的APEC會議上成功和習近平會面,就會讓台灣錯失戰略機遇期。

圖說:台灣戰略協會會長王昆義認為,2016年以前,促成馬習會的機率不大,就算真的會面成功,也只會是禮貌性見面,不會有共同宣言或較突破性的進展。(Photo by楊智強/台灣醒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